《管理的实践》是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写成的一本具有经典意义的管理学著作,也就是这本著作奠定了德鲁克在现代管理学学术史上的奠基人地位,被现代管理者视作至宝。在此书中,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我认为对于文科人来说这是一本很有逻辑系统性的书,不仅是管理层面的知识,更有人文素养,价值判断,理性思维等知识。
《管理的实践》中将管理的内容描述为三部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管理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要同时涉及到管理的三个部分,因此在决策每一个行为时,都要考虑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找最影响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绩效的角度来进行。
德鲁克论管理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管理学的真谛:“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德鲁克将社会和企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他认为,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同时,《管理的实践》特别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去履行这个责任。他反复的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时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
我最喜欢本书中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从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中,我获得了很多收获,这将深深地影响我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以后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我将不断地领悟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