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唐诗杂论 读书报告

作者:汪伟杰
主要内容     

1、序论

(1)作者:闻一多

出版时间:2003年中华书局出版

(2)出版国家:中国大陆

总体影响:有助于引起青年对于国学的兴趣,并为有志于研究国学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2、本论

(一)

结构:全书分为八个部分:甲集“神话与诗”;乙集“古典新义”;丙集“唐诗杂论”;丁集“诗与批评”;戊集“杂文”;己集“演讲录”;庚集“书信”;辛集“诗选与校笺”。

目录:

类书与诗

宫体诗的自赎

四杰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

贾岛(七七九——八四三)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岑嘉州系年考证

杜甫

英译李太白诗

附录一

陈子昂(六六一——七○二)

唐诗要略

诗的唐朝

唐诗校读法举例

附录二

闻一多先生说唐诗(郑临川笔录)

……

(二)扩展: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

《中国诗史》(冯沅军)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三)学科理论、学术观点

闻一多最先由“外”转“内”,最后又由“内”转“外”,虽不是他“善变”,但却是典型案例。如果说,他最先由“外”转“内”是因他在向“外”的道路上走不通的逃避,那么,他在取得重大成果前提下,最后由“内”转“外”回归社会现实,则是选择的自觉。虽然他曾在向内的研究中得到慰藉,但当他如庙丁般有了新的机遇,尤其是看准了对方的肌理,就毫不留情地从中反噬一口。闻一多这种钻进去欲发扬光大但却其肠肚的学术研究征候,即最先求真求美而反对求善,到最终求善的转变,是因他最终找到了正确捷径,即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道路。这终于成就他另一价值意义的诗人,即“学者中藏着诗人,也藏着斗士”。

(四)评价

他的《唐诗杂论》……都是精彩逼入之作。这些不但将欣赏和考据融化得恰到好处,并且创造了一种诗样精粹的风格,读起来句句耐人寻味。

——朱自清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

——汪曾祺

我的评价:趣味与知识同行,论述之引人入胜。

3、结论

本书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闻先生运用幽默易懂的语句将诗歌连同作者背景都交代出来,让我们更有代入感融入那种意境,比如介绍初唐四杰的诗,引入了很多背景:诗中的四杰是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四人中三人死于非命)——因为行为浪漫,所以受尽了人间的唾骂,因为遭遇悲惨,所以也赢得了不少的同情。依这样一个概括,简明,也就是肤廓的了解,“四杰”这徽号是满可以适用的,但这也就是它的适用性的最大限度。超过了这限度,假如我们还问到:这四人集团中每个单元的个别情形,和相互关系,尤其他们在唐诗发展的路线网里,究竟代表着那一条,或数条线,和这线在网的整个体系中所担负的任务——假如问到这些方面,“四杰”这徽号的功用与适合性,马上就成问题了。这样巧妙趣味的结合,真正吸引到每个阅读它的人享受着唐诗文化的精粹,令人赞叹。

4、参考文献

《浅析闻一多学术研究的初衷和终极表现的征候》李乐平

《唐诗杂谈》闻一多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