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演员自我修养》[1]读书报告

作者:文意
主要内容     

《演员自我修养》[1]读书报告

引言:

现代社会最普遍的消遣莫过于追追剧,看看电影,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其大肆褒奖或强烈批评。其中,受观众影响波及最多的就是其中角色扮演者。或谈其颜值不够,或讽其演技尴尬,或责其人品有失......倘若有一不足,漫天口水便席卷恶意而来。演员究竟是什么?古时称之戏子,浅浅二字就显其情;当代称之演员,才显得较为中性。由古至今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更具包容性,这是件好事,同时也形成了当代独有的影视文化。然而事物往往并不能遂人心愿。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员的发展瞬息万变,门槛也随着人们的喜好变得“飘忽不定”。有人“跑龙套”多年也“不见天日”,有人可能因为某个讨喜的角色合了人心就“一夜成名”。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谁会走上金字塔。而有些在走上金字塔后漫天要价、耍大牌,导致了近年来对演员平行的评价大幅走低。起初,我对于这本书最大的印象并非和大多数人一样来自于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而是来自于一名演技派女演员秦海璐的推荐。一方面是因着她的推荐,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于电视剧、电影的偏爱,加之现今对于国家影视市场现象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我在思考的同时也在探寻究竟。演员的修养究竟是什么?他们该做什么?怎样才能称作一个优秀的演员呢?我们在各自的人生中、各自的职业中又该怎样做才能无愧于己、无愧于人呢?

作者:

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所创立的现实主义演剧系统继承并发扬了西欧和俄罗斯的现实主义演剧系统,积累了本人的表演和导演体系,并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创作实践基础之上经三十多年的探索,创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代表作有《演员自我修养》。

概述:

本书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以日记体的形式,主要探讨了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涉及体验讨论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它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系统总结了“体验派“戏剧理论,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发掘和体验每个角色经历的情感瞬间。是一本演员职业责任与使命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演员与社会相结合,提升与完善演员艺术修养、道德修养的人生巨著。

方法:

阅读本书并翻阅有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相关文章,了解不同时代、不同职业名人对其的评价以及阅读次数后的感受。

拓展讨论:

艺术流派被分为两个流派,一是体验艺术,一是表演艺术。体验艺术指生活在角色中,间接地用意识去下意识通过演员的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表演艺术指一次或者多次地去体验角色,只是为了要发现情感自然流露时的外部形式,发现了这种形式后,就借助训练有素的肌肉,学会机械的重复。这种例子很常见,我们知道有些幕后采访中导演会夸奖他所带领的演员某一部分的戏,会提到演员沉浸于剧本中自然而然的情绪流露甚至在原有台词基础上下意识的修改,这就是体验艺术;而表演艺术,同样也会常常会有演员被问到在剧本中某一部分悲痛的表情很精彩是被剧本带动了吗,他会回答你自己过去的经历等等然后不断回忆、再重复。生活中同样也是,我们可能心情不太好,可是路过的人却清晰可见你脸上挂着微笑,这种隐藏自己真实心理的表现难道不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吗?或许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难过的想哭,却拧巴着生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脆弱,带着红红的眼睛站在镜子面前,不断尝试微笑,不断练习不被人觉察自己内心不安的弧度。“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生活被搬上舞台放大成为剧本,成为电影,成为艺术;自己又在生活得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戏剧。

可要怎么在舞台上唱完一曲优美的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到,“不能强制感情,强制的结果是做作。”是,无论是戏剧舞台还是人生舞台,都验证了这个道理。在戏剧舞台上,强制自己表现得悲痛、欢乐就会显得浮夸,显得演技生涩;在人生舞台上,你强迫自己假装喜欢一个人、假装自己很崇拜一个人,除却别人觉得你虚假,自己也活的过于辛苦过于疲累。还有什么呢?他说,“不能创造那些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连你自己都以为是不真实的东西。”无论是人,物,景,总是真实的要显得可爱、美丽一些。导演给自己的剧里面加上特效,实实在在做好了倒也是一种本事,然随意做一些五毛钱特效想要提升格调,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也使原有的真实失去了本有的美好。人也一样,我们脑海里总会构想一幅自我或他人的形象,我们自己深以为信,但时间总能戳破虚构的假象,然后我们怒不可遏,将其彻底摧毁,原有的本真的美好也变得渺茫。所以我们常听人讲,活得真实才是最好的人生。

他还说,“只要你所划出的界限开始动摇和消失,就应该赶快把圈子紧缩到视觉注意所能达到的界限之内。”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一些官员。他们每个人初初踏进官场时,大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想要做出一番贡献、干出一番事业,为国鞠躬、为民尽瘁,然在官场一些潜规则的浸淫下,他们一开始为自己划定的底线开始有侵颓之象,有人开始反思收紧自己的圈子,有人却深受利欲诱惑不能自拔走上不归路,何不是界限的动摇和消失?尽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针对他的艺术提出的这一说法,然艺术即生活,不论是在舞台上的表演需要给自己划定界限,在生命长河的流动中我们也需要为自己量身打造一艘帆船,划定一个标准要求自己,安稳的看云卷云舒也奋力的驶向彼岸。

结语:

有人说这样的书可能对演员讲是瑰宝、是圣经,但对于普通人来讲呢,有何用?一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心里抱着了解的想法没必要想那么多也就没在意。当我看过书后,我深感震撼,因为这本以为与我不会有什么交集的作品却让我思考了与人生相关的诸多道理。它论述的内容不仅仅属于个别的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们,而是属于所有民族和各个时代的,属于所有拥有演员思维的人们的本性。为什么这样讲?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与社会和本真的自我抗争中逐渐拥有演员思维。我们经过社会的浸淫,学会将心事藏压于心,学会克制情绪礼节周到,学会对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所以说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实际上也是演员。

《演员自我修养》在指导演员所饰演的人物在某部剧某部电影中显得真实,应用于生活中亦是。它让我们在处理人情世故,以及个人情绪上大有裨益,是工具书,也是我们提升自我情商的有效法宝。

评价:

我要更深入地向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学习。——梅兰芳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是一百年前的先锋派!先锋戏剧!先锋人物!先锋时尚!——孟京辉

美国俄亥俄大学艺术学院的戏剧系主任托马斯教授在和我一起给学生们上课时讲到:美国好莱坞的演员工会、百老汇的戏剧演员工会及英国表演学会的诸多明星们,他们承认的表演理论就是斯坦尼体系;他们交流的语言也是斯坦尼学说里的语言。……所以,脚踏实地学好斯坦尼体系就是学好一种艺术创作的世界语言。——许同均

参考文献:

①我必须唤醒你们内心更活泼、更狂热的东西,一种追求艺术的希望。我想看到你们走向舞台时是充满渴望、兴奋激动、生气勃勃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②《论舞台想象》,陈明正。戏剧艺术,2000年04期。

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苏]弗烈齐阿诺娃,译者郑雪来/史敏徒/林陵/汤茀之/姜丽/李邦媛/孙维善。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

[1]《演员自我修养》,[苏]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杨衍春/石文/何丽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