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战场
《漫长的休息》是美国作家本·方登的长篇小说,也是李安电影《比利·雷恩的中场战事》的原著。
比利·雷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赢得了一场3分43秒的短暂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每个人都说着“感谢你们”,记者、好莱坞导演蜂拥而至。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绚丽的烟花在耳旁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那么遥远。但有那么一刻,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么好的。整个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比利归国一周时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战争让他与这个世界偏离,当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一切试图回归的想法都成为徒劳。
书中结尾部分一句话“带我们去安全的地方。带我们回战场”,战场反而成了安全的地方,听着无比讽刺,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才是现实。电影投资商想把他们的英雄事迹拍成电影目的也不过是想借此大捞一笔,为此他毫不脸红地爽约,将原本答应的每个士兵十万美金压缩到没人五千;中场秀结束后,后台工作人员打扫时怒吼“都给我从这里滚出去”,雷恩一行人像被抛弃的、凑不成一副的棋子,被人遗忘在角落。什么英雄,什么战争,什么伊拉克,什么士兵,和我有什么关系,人们早就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忘却了自我,即便发生再严重的事,只要未降临到自己头上,我们还是会去上班,去游玩,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战场上的简单残暴的处事风格在现实生活中“和平友善”、“好说好商量”的“温情”面前反而更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对比利来说是这样。战争是恶魔,但至少有形。
也正因为如此,十九岁的比利在这一个周的纸醉金迷里,思考的最多的是生与死,灵魂,活着的意义······比利也不过是一个幻想爱情的小处男,然而战争使得他比这生活在和平地方的人们思考的更多,战场使比利成长,而德州使比利成熟。
“人能知道什么呢——过去是一片迷雾,吐出一个接一个的幽灵,现在是以时速九十英里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擎,将来是深不见底的黑洞,任何猜测都是徒劳的。”这是《漫长的中场休息》里的一句话,的确如此,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也不过是徒劳的猜测,而现在正飞速奔向未来,德州的人们就这样生活着,不知天黑,不知天亮,沉溺在金钱、美女、啤酒、大麻的好日子里,给他们一个枕头就能睡得昏天黑地,即便这个枕头来自敌人。
战争是什么?用施鲁姆的话来说就是“天使被强暴”,可我和德州人民一样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只知道因为战争,比利必须成为英雄,即便他在那个世界是一个刽子手、杀人犯,但是在德州人民的心里比利就是英雄。比利没法做自己。
本·方登的这本书并不是靠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反而是大量的心理描写。他对所谓的“美国梦”毫不留情的讽刺:那些人,他们都生活在泡沫里。亚裔美甲师请假一天,他们就觉得天塌地陷。本·方登用文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这场中场休息的华丽与荒谬,B班必须挺住,美国人民正在看着呢。谁会在意B班,恐怕只有B班人自己吧。
《漫长的中场休息》是一本涉及政治问题的书,但我更愿意看的是比利的成长,单纯的人或许更适合单纯的战场,也不过是生死之间的事。比利最终回到了安全的战场,这也许是一个完满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