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作者:陈柯竹
主要内容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这本书也曾经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因此这本书极大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十四岁的还在读书的小女生苏菲,她本来过着平淡的生活,每天上学、回家,过着一般学生过得生活。可是有一天当她回到家像往常一样打开收信箱,却发现了一封寄给她的奇怪的信,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这封信既没有发件人也没有贴邮戳,甚至连信的内容也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你是谁?”。在这之后的几天里,苏菲再度收到了几封类似这样奇怪的信件,依然没有寄信人,没有邮戳,信的内容也依旧奇怪和短小。甚至收到一封需要她转交给一个叫席德的人的明信片,可是她并不认识席德。

苏菲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生,在收到这样奇奇怪怪的东西之后,她便想要找出事情的真相,在此之后,她的生活开始变得奇妙并充满魔幻。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吸引人的眼球,是因为作者巧妙的避开了枯燥乏味给读者讲解介绍西方的哲学类知识,而是通过书中的主角苏菲在寻求谜团的解答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些奇怪的信件来向读者介绍西方哲学史,因此这本书既是一本小说又是一本哲学史。在小说主人公苏菲探索真相的途中,读者们也了解到了西方哲学史。

这本书很公平公正的介绍了西方哲学史,没有对任何一种哲学看法产生偏见,作者在书中坦言到亚里士多德尽管在某些哲学方面有很大的造诣,可他仍有部分错误的看法。对于世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先有鸡的“形式”,再有鸡的“质料”,这里的形式就像人的灵魂,而质料就是人的身体,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先有“形式”,然后才出现“质料”。

而书中还有很多诸如这样用不脱离现实的方法来给读者讲解哲学方面的知识,这样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读者很快就能抓住重点并且理解。

我深刻的记得书中有一个场景,一家三口吃完饭以后,妈妈去洗碗了,当两岁的儿子看到爸爸飞起来的时候,表情很平淡,而当妈妈转过来看见这个情况,却大吃了一惊,也许是因为妈妈明白人是不可能飞起来的,而她两岁的儿子却什么都不懂所以并不感到吃惊。就像人们已经习惯生命中千篇一律的生活,不会对生活中出现的事情感到好奇,若没有人类的出现,没有生物来给世间万物分门别类,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看到这里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个新闻,一个女子有一条名贵的母狗,但是只因为这条狗和一只土狗交配并且怀孕了,结果这个女士就将这条土狗打死了称这条土狗玷污了她家母狗尊贵的血统。所谓的尊贵到底是什么呢,同样都是狗,谁规定谁是贵族谁是平民,它们身上都是流的狗的血,不过只是长相不同罢了,为什么会有尊贵不尊贵之称?

其实生活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看起来似乎是平常的事情,但其实如果我们细想会发现很多奇怪的事情,而这些问题我也不得而知。

这本书会打开你内心中隐藏已久的好奇的窗户。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